各位研究生:
经个人申报、导师推荐、培养指导分委会同意、专家评审、研究生部党政联席会讨论,拟对以下46个项目进行立项,现公示如下(按申请人姓氏笔画排序):
申请人 | 课题名称 |
王萌 | 音乐对视觉的回响 |
牛妍苏 | 声音叙事——电子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思维研究 |
方迪 | 马克·埃文·邦兹聆听美学理论研究 |
邓戈 | 巴洛克晚期至古典主义盛期器乐套曲作品的乐章连续演奏问题研究 |
石坚 | 梅西安色彩和弦研究 |
冯诚纯 | 安东·韦伯恩艺术歌曲的声乐演绎研究 |
邢若楠 | 英雄史诗的乐化——《卡勒瓦拉》与芬兰民族音乐 |
朱馨柔 | 哈巴歌剧《愿你的天国降临》人物微音高组织研究 |
刘林 | 贝多芬《d小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呈示部引发的对位性相关思考 |
刘海娜 | 当代拉丁美洲华侨华人音乐生活研究 |
刘婷婷 | 上党梆子声腔辨析——以《打金枝》为例 |
刘瑞 | 对回族音乐元素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的研究与思考 |
刘穗 | “重复中的差异” 关照当代音乐表演 |
齐欢 | 规序、逆饰、偏离:谢德林钢琴奏鸣曲创作修辞与表演修辞研究 |
汤汉炜 | 俄罗斯17-19 世纪初音乐文化发展趋势探索 |
孙杉 | 1979-1999年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结构思维 |
李子林 | “孤岛”上的救亡声音——论上海“孤岛”时期的救亡音乐运动 |
李伊果 | “东韵西流”——卡娅·萨莉亚霍歌剧《唯声永留》的声音处理途径研究 |
李萌瑜 | 家门口的“游牧之声”:当代上海城市少数民族音乐表演中的多元叙事 |
杨晓蕾 | 客家八音传统曲牌结构及其衍化特征研究 |
杨婷婷 | 菲利普格拉斯交响曲的结构力研究 |
肖海燕 |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中国歌剧“虚实相生”的审美意境研究 |
肖慧君 | 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和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
何华茂 | 叶小纲声乐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
汪静 | 当代中国歌剧批评的理论梳理与标准建构 |
沈伊人 | 米歇尔·贾雷尔的音乐创作特征 —— 以《Trei II》为例 |
张珊 | 听见历史——哈萨克族冬不拉曲调与故事母题的链接与解读 |
张潇冉 | 雷斯皮基交响曲《罗马松树》管弦乐配器技法研究 |
张潇霞 | 杜萨庞弦乐协奏曲创作研究 |
陈阳 | 江苏民歌演唱风格研究 |
林森 | 音高组织对于音色音乐的作用力研究 |
罗成 | 萨尔瓦托雷·夏里诺作品中的传统意识 |
周迪雅 | 音乐教育评估工具本土化研究 |
郑晓曦 | “音乐引用”手法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演变 |
单金龙 | 空的空间与虚的时间——将现象学引入音乐创作美学研究的尝试 |
赵钰茜 | 方言声调与音高感知的脑电研究 |
贾佳子 | 贝多芬政治理想在《费黛里奥》中的体现 |
唐纯 | 作曲家的潜意识与音乐创作中的“人格声音”研究 |
葛琳 | 1956年以来的欧宝官方入口民族音乐理论专业学科发展研究 |
蒋骁然 | 许舒亚管弦乐《日巅》作曲技法研究 |
焦点 | 河北吹歌艺术研究 |
蔡志妮 | 中国音乐分析学科教学体系的更新与发展(1949-1979) |
谭雅旎 | 席曼诺夫斯基中期作品创作技法研究 |
熊至尧 | 从女性读物看晚清知识女性的音乐教育生态建构 |
熊曼谕 |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改革专题研究 |
Mimi | 芬兰音乐教育的历史、传承与现状 |
以上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有异议者,请在2022年6月13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luping@shcmusic.edu.cn反映情况。
研究生部
202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