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大讲堂”《音乐和我的油画创作》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邹新娟发布时间:2023-03-23浏览次数:366

322日下午,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开展了“美育大讲堂”专题系列讲座第四期。此次讲座数字媒体艺术学院诚邀赵牧教授担任主讲,赵牧教授以《音乐和我的油画创作》为题,由“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油画作品《艺术殿堂文化地标》的创作为导入,分享自己音乐美术结合的创作语言心得,探讨如何将音乐融入油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绘画创作的构思技巧,大家深受启迪,获益良多。讲座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程瑜怀主持。



赵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铜奖、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作品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华艺术宫收藏。近年来,赵教授作品聚焦青山绿水、上海艺术风貌。作为上海画家,赵教授从2019年作品《乐章•上海》入手,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用浓墨重彩为上海文化艺术景象书写时代乐章,展现上海交响乐团在演出时的风貌,以三联画的形式体现上海文化地标风貌,展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

讲座中,赵教授讲述了绘画中色块与笔触处理与音乐节奏一脉相承,音乐与美术中相关要素也相互呼应。正如印象派绘画诞生后,其影响也扩展到了音乐界。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例,他的音乐不着眼于旋律线条的刻画,而是侧重于描绘色彩和光影,通过音色和音响的细微变幻和流动,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光和色的变化,欣赏者从中能感受到乐曲独特的视觉意象。同时,赵教授认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与贝多芬亦有共通之处,他们有着追求真善美的伟大情怀。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将音乐始终贯穿于绘画生涯,在创作中视色彩为乐曲中跳跃的音乐,构图为作品的调性,阐述绘画语言中点线面与色彩的运用对于画面的重要性,而这与罗伯特莱曼与约翰·凯奇创作主义也有着共通之处。



赵教授还向大家分享了油画作品 《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乐队》,画面上不仅有交响乐中的“标配”大提琴,还有印度的西塔琴、苏格兰的风笛、中国的琵琶……用画面讲述了华裔音乐家马友友用音乐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故事。这幅画所表达的开放多元主题,也是浦东的精神之一。赵教授还有不少作品打破了中西艺术的界限,以海纳百川的技法,融合了油画和中国画的特色,打破自我革新,使用综合材料获得艺术突破。

在互动环节,赵教授还分享了在绘画创作中如何确定色彩和音乐关系的见解:“音乐性绘画中的色彩创作宗旨,便是和谐。色彩包含对比、色调、情绪,色调与音乐调式相关,因此不可违背色调原则。画面的色彩在处理时需将多元素相结合,色调复合性也应辩证统一。”使师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美术艺术结合的魅力。


讲座最后,赵教授勉励同学们深刻关注音乐与绘画关系,多方面发展。利用音乐的魅力拓宽绘画思维空间,音画结合时借助艺术通感使艺术形式间的沟通、转化成为可能。启示大家音乐美术艺术创新赋能,焕发新的活力,不断探索和革新,与不同艺术形式碰撞交融,不断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艺术需要,赋予新时代艺术新定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