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二十大,共抒奋斗情”主题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刊登

发布者:易慧发布时间:2022-10-27浏览次数:822

图片
图片
图片
礼敬二十大

共抒奋斗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为引导广大退休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状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院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上海市退管办开展的“主题征文比赛”活动,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立足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自身经历与见闻,讲述难忘故事,抒发奋斗情怀,颂扬时代变迁,共绘美好愿景。

经过市退管办专家组的两轮筛选和认真评审,我院退休教师桑广敏的文章《上音人创作的音乐,成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标识》荣获二等奖;退休教师方正基的文章《我的大家庭——“金星36号”》荣获优秀奖。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上音老同志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共产党员和疫情期间志愿者们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后辈上音人关于赓续红色基因的谆谆教诲。

让我们来欣赏这两篇获奖的作品:


上音人创作的音乐,

成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标识

图片
列宁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是在异国他乡,你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为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列宁的这一段语录,说的是一首革命的乐曲,有导向性,是一个时代的标识。

1931年9月18日,日寇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震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四天,9月22日,音专师生义愤填膺,在学校礼堂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在23日下午正式成立音专抗日救国会,鼓励师生创作爱国歌曲,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出、活动。至1932年4月,朱英、廖辅叔、胡然等作词,萧友梅、黄自、江定仙、陈鹤田、刘雪庵、胡周淑安、丁善德、劳景贤等作曲,共创作《抗日歌》(即《抗敌歌》黄自曲)、《义勇军》(萧友梅曲)、《九·一八战歌》(劳景贤曲)等爱国歌曲14首,后由刘雪庵辑成《前线去—爱国歌曲集》寄回家乡四川铜梁石印出版,今收藏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并进行展出,在文物旁注明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一本抗日歌曲集。

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北平、上海等地掀起了以抗日救国为主的群众歌咏活动。音专校长萧友梅赞叹:“这两三年来吾国歌咏团的勃兴,真是出乎人意料之外......音专出身的何士德,吕展青(吕骥)胡然等及其他各校音乐科出身诸君纷纷组织歌队,有如春笋勃发不及计算。”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这个时期“上音人”创造不少乐曲歌曲,激励全国军民全面抗日。

1937年11月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来到山西临汾刘庄,他在访问新成立的八路军炮兵团时,八路军将士告诉他这是俘获日军的炮和收集阎钖山部队南退时丢弃的炮组成的,于是在贺绿汀脑子里立刻出现一段歌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紧接着八路军战士行军,打仗的形象霎时在脑子里浮现出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一个仇敌,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闻世了,这首歌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国个城乡。一九四三年,一次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礼堂在文艺联欢会上,当周扬同志将贺绿汀领到主席跟前,毛主席称赞他,“你的《游击队歌》写得很好啊!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贺绿汀《游击队歌》歌词同歌谱手稿今被中共一大纪念馆收藏。

1937年何士德在南昌参加新四军,193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陈毅向周副主席提出,新四军应该象八路军那样,要有一支雄壮的军歌,于是提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30日,陈毅拟成新四军军歌的初稿,经军部首长集体修改,要突出东进抗战和向敌后发展的思想,形成了《新四军军歌》歌词的初稿,6月下旬,再经陈毅等军部首长研究,修改定稿,稿子定稿后,交于何士德谱曲,何士德深感这是党组织、首长的信任和重托,很快谱出第一稿:试唱下来后,军部首长听后,感到歌曲流畅,好听,可是劲道不足,于是,何士德采用西洋军乐曲的节奏和七声音阶的乐汇,重新创作了第二稿,试唱后,军部首长指出:高潮部分“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最好再重复一遍,何士德在改写时感到重复一遍不够,就重复了两遍,而且唱,一遍比一遍高。7月1日,在军部第三次试唱,军部首长全来了,听后大家比较满意,认为这首歌曲斗志坚强、很有气魄,表现了新四军坚决东进抗敌和进军敌后的精神。于是在新四军各部及所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起来。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朗诵了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于是,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了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斗争的场面,勾画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峨眉山上下来,妄图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在中国划分为解放区,“国统区”(国民党反动政府统治区域)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道路的决战。1947年,音专学生罗忠镕创作了《山那边哟,好地方》歌曲,这首歌曲唱出了国统区人民向往“山那边”(解放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当家做主,过着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幸福生活,这首歌一诞生,在国统区不胫而走,广泛流传开来。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上音人创作的这些革命歌曲,是那个时期的标识。

我们要赓续红色基因,在和红色基因中有着激昂的音符,我们要为历史上一批又一批“上音人”骄傲,你们触摸到何止是一块块黑白交错的琴键,你们更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你们唱出了何止是一首首嘹亮、雄壮的歌声,你们唱出的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

——桑广敏(退休党总支第四党支部书记,原公共基础部党支部书记)


我的大家庭——“金星36号”

图片

“金星36号”是一幢高达三十二层的住宅楼。毗邻南浦大桥。青色的石材外墙贴面, 入夜景观灯点亮后,分外光彩夺目。

大楼底层门厅有八个大字:“党建引领,楼组共治”和一块街道党工委授予的建党百年“党建示范楼组”奖牌。

楼内居住九十多户人家,二百六十多人。他们上到九旬老者,下至未满周岁的婴儿;有孕妇和大病患者;有常住户,有短期的租客。他们从事各行各业,来自五湖四海。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平静有序的生活。
我们楼微信群名就是“36号大家庭”,一共有170位成员。长达两个多月的封控期间,在共产党员、居委会、楼组长和志愿者共同努力下,团结全楼居民,共度时艰,坚持再坚持,终于迎来了曙光,赢得了抗疫保卫战的胜利。
在疫情期间的日日夜夜,我们经历了期待、焦虑,甚至恐慌。我们曾经有过十户人家,三十人核酸异常,等待复核结果的不眠之夜;也扛住了楼内出现阳性的情况,虽然紧张,然而我看到的是周围邻居满满的关爱。在他们全家康复回来的时候,邻居们在群里表示安慰和鼓励,我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温暖之情:“不要抱歉,不是你们的错,是奥米克戎病毒太诡异,你们始终很自律,是遵守规则的人,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这样对身体的恢复有好处。我们愿意共同陪伴你们共度难关,36号加油!”“阿姨不要担心,放松心情,阳光总在风雨后,36号楼一定会渡过难关,团结就是力量”。“请不要自责,天灾人祸是谁也无法抗拒的,病毒无情人有情,大家不会埋怨你们的,保持好的心情,相信会扛过去的!”
让我感动的是有一群人,他们是共产党员和志愿者。我们有一位党员志愿者,七旬有余。疫情期间,身穿防护服,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始终冲在一线,在核酸采集点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大事小事,事事处处想着楼内的抗疫工作,从无怨言;我们有位楼组长,一家三代,女儿和外孙女,都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还有两位党员楼组长更是积极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楼内家家户户的情况他们都了如指掌,核酸检测和收发抗原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每次做完核酸和抗原及时准确向居委报送数据。为尽力做到每户每人不漏检,她们不厌其烦地通知再通知,并上门做个别居民的工作,她们的耐心和执着感化了居民的心,表示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一位党员志愿者膝部肿痛,仍坚持天天上岗,还坚持夜间值守大门。有一次晚上发大礼包正遇大雨,我们楼内的党员和志愿者冒雨抢运蔬菜和生活用品及时分发到每家每户门口;有一家租户的小孩心脏手术后需要拆线,居委干部了解情况后,联系了楼内医生伸出援手为宝宝家长解决了困难。在出阳期间,居委干部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挡在第一线,一次次上门服务,保证了防疫措施的落实,保护了我们全体居民的健康安全。为了缓解小区的压力,我们还在大楼门厅设立了核酸采集点,居委干部和楼内的医生居民担任核酸采集员,方便了楼内居民……正是有了党员带头,迎着困难不低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我们迎来了6月1日的解封。
居民在“36号大家庭”微信群里纷纷写道:“谁是我们时代最可爱可敬的人,是我们的党员志愿者。“感谢有你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在抗疫工作中,有一支队伍值得称颂,那就是我们的楼组长!你们虽然年近七旬,但干劲十足,你们巾帼不让须眉,核酸采集你们是“团长”,带领全楼居民有序参加核酸采集;抗原检测你们是检验师,确保全楼回收,结果准确;小区封控,你们是执勤战士,督促居民足不出户,少聚集,少团购。对居民的急、难、愁事,你们更是依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做好疏导和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于楼道之中,以减轻对居委的压力。你们在微信群做到上情下达,第一时间分发抗疫物品和生活物资大礼包,把政府的关心及时送到每家每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封以后回到家乡的邻居和本地居民在群里写道:“在上海疫情封控的日子里,感谢居委干部和36号的楼组长志愿者以及诸多邻居的关心和帮助,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们已经离开上海,安全回到浙江舟山,祝愿上海尽快恢复到过去,自由安稳的正常生活,祝大家安康快乐!”
“祝贺你们顺利返家了,感谢你们在和大家一起的日子里,同心协力战胜疫情,积极配合居委会完成一次次的核酸、抗原检测。向你们临时居民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希望你们以后常来常往,36号楼也是你们的家,期待你们再来上海”。这是我们36号邻里亲情的真实写照。疫情是无情的,但是我们邻里之间的友情是温暖的。远亲不如近邻,疫情的风雨使我们邻里之间更加团结互助!36号楼也是全上海千千万万个小区楼宇的一个缩影。
值此征文之际,我向在抗疫斗争中的共产党员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不辞辛劳,乐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方正基(退休党总支支委,原公共基础部党支部书记)

2022.10.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