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乐曲唱——室内乐、戏曲说唱与电子音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6-12浏览次数:2429

词乐曲唱——室内乐、戏曲说唱与电子音乐


     2010年5月11日,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欧宝官方入口系列演出《词乐曲唱——室内乐、戏曲说唱与电子音乐》在贺绿汀音乐厅上演。
     第一曲《逸》开场,舞台左右打上蓝色的冷色调灯光,在左光影下,二胡、琵琶的音色朦胧地响起,带着民乐特有古韵,似乎昭示着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右光影下,电子吉他带有轻微失真的音色间歇响起,似乎在暗喻着浮躁的世态生活,在看似不和谐地低吟着,间歇,台前的一束黄光亮起,评弹表演家的嗓音呜呜咽咽,悠悠扬扬,与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世间的“喧闹嘈杂”相互融合,又漂浮在另一个境界,让人恍然感慨,继而思索“人浮于事”的哲学思辨。
作曲家灵感来自于苏州,试图营造一种源自传统的多元音乐。
     第二曲《流水》总体空旷,颇有意境。作品以古琴曲《流水》为蓝本,从单一音调开始,重复叠置,从单一维度的时间进行折叠,并以执着的精确逻辑描绘一个多维共存的执迷世界。此曲趋近尾声,万籁俱寂,唯留古琴敲击琴板之声,如寺中木鱼,人听之彻然顿悟:世间万事皆由缘系,缘由因果之所得。
     作曲家认为流?水——“流”即流传万世,“水”即上善若水,通过此曲表达了道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意境。
     第三曲《沁》采用为埙、笛、古筝、京胡,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体验与敬意。作品追求表现异质音响的关联与融合。通过电子音响处理,从声音西部纹理寻找线索。
     第四曲《金陵塔》是一首交互式的作品。采用上海传统说唱元素和交互式电子音乐及小提琴来拓展说唱韵律和声音音响。作曲家用小提琴模拟说唱音乐的唱词,似乎在诉说一个和自己影子玩耍的小猫的故事,富有童趣。
    最后一曲《斑II》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开曲长号的长音间歇,真有穿林打叶的意境,此时昆净登台,一曲昆山腔的《定风波》,意境淡远。听,大提琴人性化的拨奏,一拨一滑,一顿一停,真是惹人“徐行”,惹人“思量”。继而跳入单簧管流动性的旋律,仿佛看到了斜阳,不是太暖,却一改先前萧瑟的场景,最后“也无风雨也无晴。”“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作曲家和东坡诗人同时顿悟: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全曲“窥一斑而知全豹”,融合乐器、戏曲腔韵、电子音乐,意在体现声音色彩变化,十分精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