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论坛在系主任余丹红博士对奥尔夫教学法被引入中国的历史回顾中开始。她讲述了廖乃雄先生在我国80年代所做的拓荒性工作,以及99年来奥尔夫基金会的Wolfgang Hartmann教授多次来中国尤其是上海亲临指导的场景,并且欣喜地告诉了与会者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给我系学生带来的肢体语言、心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转变。 论坛主讲人之一的中国奥尔夫协会主席李妲娜女士随即作了主题性的发言,回顾了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过去,并分析了现状,展望了将来。她首先提到了中国80年代艺术教育界的两件大事,一是“美育”目标的提出,二则廖先生把奥尔夫教学法带来了中国。但之后从1989年开始我国的奥尔夫传播却进入了一个低靡时期,由于教育大纲中关于“创造性”培养目标的删除,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1999年随着“素质教育” 、“创新意识”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中的提出,奥尔夫教学理念在中国又慢慢活跃了起来。中国奥尔夫的同仁们在欣然看到契机的同时,更思考着如何以奥尔夫为桥梁使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真正接轨,为教育改革的实施提供一个具体的参考手段。在谈到中国奥尔夫现状时,李女士提出了诸如已在欧宝官方入口、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奥尔夫课程的一些可喜现象,同时又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高师教育中音乐课程的设置问题、师资与实际教学情况脱节的现象、对当前学术信息缺乏了解的现状以及研究国外东西时浅尝辄止的状况等。在展望未来时,李女士提到要在先前的基础上再多关注教育理论、音乐文化以及审美的理论,尤其要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而使之归回人本和生活。她还特别提到了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生命力”问题,她提出并解释了为什么奥尔夫在有些人看来已过时而在有些人却不如此认为的问题。 主讲人之二Hartmann教授主要针对与会者提出的奥尔夫若干问题作了如下的解释:针对奥尔夫普及程度的问题他认为奥尔夫教学法绝不是一剂用来解决所有音乐教育问题的药,在教与学中也不是知道了奥尔夫就知道了一切。奥尔夫更多指向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它一方面为老师提供了一种观念,但另一方面也要有老师所需解决方案的反馈。针对教师学习的问题,他认为教师需要在一段很长的“拿”的过程后才能够“给”,并且要懂得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他认为对奥尔夫老师来说知道如何在本地借鉴奥尔夫来实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之后来自全国各地音乐院校的师生们踊跃地发言,就从奥尔夫教学法与教育理念所引申出的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